文字记忆

“推磨”推出的王派艺术

作者:刘璐 发布时间:2008年10月01日

  在华东三大剧种中,越剧的代表性唱段是《红楼梦》的那段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”,黄梅戏的代表性唱段是《天仙配》中的那段“树上的鸟儿成双对”,而另一个受观众青睐的锡剧的代表作当数“推呀拉呀转又转”的《双推磨》了。苏南的锡剧迷们只要听到这首欢快熟悉的“老簧调”对唱,就会想到《双推磨》中的苏小娥,也就会想到她的扮演者——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兰英。


  也许注定王兰英这辈子要与锡剧相伴,幼时的她就非常喜欢看家乡的滩簧戏,但是由于没有钱,她只好经常随小伙伴们爬到演出场地周围的树上去观看。那时家里非常穷,王兰英经常饿着肚子。正因为这个原因,王兰英非常羡慕唱戏的。因为在她眼里,唱戏能够吃得好!为了能填饱肚子,她决定去学戏。但是她遭到了爷爷的坚决反对。王兰英回忆说:“我爷爷很封建,他一开始不知道我拜师学戏,后来知道了非常生气,等跟班子十天以后我回家了。一天我睡在床上,他用一根粗绳子卡住我的喉咙眼,我喊不出来!这时刚好我妈妈到房间里来,就求我爷爷,并示意我快点逃走。以后我就躲在村里的邻居家里,提心掉胆地一年没有回家。”


  爷爷的反对并没有使小兰英打消唱戏的念头,相反她更加坚定了学戏的信念。由于王兰英的勤学苦练,博采众长,她的技艺很快便有了长足的进步,赢得了广大戏迷的喜爱。17岁时,她已红遍了苏南大地。苏南的锡剧迷们称王兰英是“江阴梅兰芳,到处满堂堂”。王兰英的名声也由此大振。


  旧社会戏曲艺人们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,王兰英在一个地方唱红后,立刻就会有地痞流氓伤兵来抢,于是被迫逃到另一个地方演戏。可以说王兰英解放前的演戏生涯,就是逃难的生涯。一天在常熟演出《孟丽君》时,有消息说演出结束后有人要抢走王兰英。当时,有两个地下党闻讯立即赶到王兰英他们的演出团,建议王兰英快逃。结果王兰英经过了一段漫长的逃难生涯。她住过农民的柴房,也被好心人揽进新房,逃难中总是伴随着噼噼啪啪枪声和匪徒的野蛮吆喝声。几经周折,王兰英最后逃到了上海,才有了一个勉强的栖息之地。


  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,艺人们在政治上翻了身。常锡弹簧从此也获得了新生。不久,人民政府又正式将它命名为“锡剧”。1953年2月还在南京市成立了江苏省锡剧团。省锡剧团成立后,正值华东区要举行锡剧会演,于是省锡剧团积极筹备,作出战略部署,决定在华东会演前夕,排出好戏,先去上海公演,听取意见,打好基础。团里一面挑选参赛剧目。一面奉命分出几路人马,奔赴各地调兵谴将,王兰英由此进入了江苏省锡剧团。


  王兰英进入省团后的第一个角色就是《双推磨》中的女主角苏小娥,《双推磨》这出戏是根据锡剧早先的对子戏《磨豆腐》改编而成。剧情说的是青年长工何宜度被地主“张黑心”赖去一年工钿,满腔怒火,在小除夕晚上回家,路上巧遇寡妇苏小娥。通过挑水、借钱、磨豆腐等情节,描述了一对受苦人在劳动中互相帮助,乃至于产生爱慕之情,最终冲破封建礼教,大胆结为夫妇。按照计划,演员先要把唱腔练好,然后进行排戏。王兰英回忆说:“当时唱腔采用的是降B调,声音高得不得了,整整在南京会堂叫了两个月。当时又没有麦克风、无线话筒什么的,我一唱“黄昏敲过一更鼓”,把大家吓了一跳,导演季颜辉、田夫说这哪是唱戏呀!简直要吼么,演员要经得起考验哩!经过一番苦练,好不容易过了唱腔关。接着便进入了正式的排戏。王兰英反复的看剧本,琢磨人物,对苏小娥逐步有了理性上的认识。但是剧种规定的挑水、推磨、做豆腐等一系列动作,导演要求都要以虚拟的、舞蹈化的身段来表演。作为演员来说,究竟怎样来体现呢?那时在淮海路有一家豆腐店,王兰英和男主角费兴生每天早晨两三点钟起来,去到豆腐店体验生活,在里面学了一个月。师傅们怎么弄,他们就怎么去弄,于是,逐步有了基础。为了练好挑法,他们拿着扁担和空桶在南京会堂门口反复地挑啊走啊的练,一练就是一个月。功夫不负苦心人,戏终于排成了。


  1953年11月中旬,江苏省锡剧团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上海,假座大众剧院公演。这家剧院,就是过去被称为上海五大场子之一的“黄金大戏院”。锡剧自从进入上海后,只是在小戏馆,或者游乐场演出。这次江苏省锡剧团跨进这样规模的大剧场,这在锡剧历史上还是首次。谈到这次公演,王兰英回忆说:“在上海我演两个戏,前面是《双推磨》,后面是《打面缸》,两个戏两个不同角色, 《双推磨》引起了轰动。先前严凤英演的(黄梅戏)《打猪草》在上海曾引起轰动,于是上海人就说“走了一个严凤英来了一个王兰英”。当时演出的黄金大戏院天天客满。文艺界的都要买掉票、挂票掉在两厢看。王兰英在上海唱红了,她演的苏小娥给上海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不久,《双推磨》又被拍成了电影。


    随着电影的放映、唱片的发行,加上各地电台经常播放,《双推磨》已经为大家所熟悉和喜爱。在许多地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,其中的“推呀拉呀转又转”等唱段则更被人们所种爱,这些脍炙人口的曲调,一时广为流传,成为锡剧这个剧种的代表唱腔。王兰英也一跃成为全省、全国闻名的演员。


  《双推磨》之后,王兰英又先后饰演了二十多个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,大大拓宽了自己的戏路。其中《珍珠塔》中陈翠娥、《孟丽君》中的孟丽君、《打面缸》中的周腊梅、《红楼梦》中的薛宝钗、《玉蜻蜓》中的申大娘等角色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她的唱腔基本功扎实,唱、念具有独特的韵味,擅于演唱慢板,一字多腔,柔美流畅,节奏缓慢而不凝滞,唱腔委婉而不腻繁;高音高亢嘹亮,低腔迂回深沉,吐字清晰而略带沙音,形成了沙糯的特色。她的艺术流派是锡剧艺苑中一支秀丽的奇葩。她的名字和代表作《双推磨》先后收入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、《全国名人辞典》、《华夏妇女辞典》、《国艺术家辞典》等。


  而今王兰英已桃李芳菲,她的王派传人和学生,有的已自成体系,许多人已成为锡剧界的名家。在王兰英八十寿辰晚会上,她的学生们的精彩表演给了她更多的慰藉,她不断地笑着,那是出自她由衷的内心。